2018年4月23日,影视与传媒学院举行了2015级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研究生毕业讲座,研究生导师、教务处处长何清新教授,黄毛毛副教授、刘文军副教授担任本次讲座评审。
何清新教授、黄毛毛副教授、刘文军副教授担任本次毕业讲座评审
下午7点讲座准时开始,来自新闻传播学中广播电视新闻研究、艺术传播学、跨文化传播、新闻策划研究和新媒体艺术研究5个研究方向的10名硕士研究生,呈现了近三年各自基于研究方向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各位同学认真聆听
胡利超同学以“媒介变迁视野下集体记忆表征与展望”为主题,阐述了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变迁中集体记忆如何影响话语表征,集体记忆如何作为媒介内容生产的潜在策略,表达历史意识、审美伦理和记忆变迁等内容。
胡利超同学进行《媒介变迁视野下集体记忆变迁与展望》讲座
任洪珊同学以毕业研究选题为出发点,探讨了情感传播在后真相时代中相关研究动态,以“黑弥撒”、“江歌案”、“罗尔”等事件为例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的情感传播路径,探索情感在媒介使用及传播效果中的作用。
任洪珊同学进行《网络话题事件的情感传播研究动态》讲座
荆森同学结合自身兴趣,分析社会技术发展热点中的技术因素,通过对云生态系统的学界动态和应用情况梳理,指出云生态发展结构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新闻传播学视阈下指出云生态语境中媒介应用趋势,并根据云生态下媒介变革研究热点浅谈未来云生态发展及在艺术传播中的运用。
荆森同学进行《云生态下媒介变革研究趋势》讲座
刘志鹏同学近年来根据广西边境地区的特殊性,聚焦于边贸文化研究和广西边贸历史,本次讲座他通过案例分析边境口岸与边境贸易情况,概述民间边贸文化的主要存在形式——赶圩;以跨境电商为例分析边贸发展的新形式,总结“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西边贸文化新发展。
刘志鹏同学进行《广西边贸文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讲座
孙乙茹同学在讲座中通过对文化折扣和文化增值等相关理论梳理,对比泰剧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增值对话模式和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价值流变动态,指出“韩风式微”的原因,以及韩泰两国影视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价值变化因素的异同。
孙乙茹同学进行《意识作品的跨文化价值流变——以泰国与韩国的对比研究为例》讲座
王瑾同学结合当下中日之间跨文化传播交往的热点文化现象,从跨文化传播的能力、移情、认同、焦虑等方面出发,分析日本文化产品如何以其自身特点激发受众移情能力,从而使受众的焦虑程度处在合理阈值之内,通过外部条件作用提高了受众的跨文化能力,增加跨文化传播的可能。
王瑾同学进行《“软”文字的跨文化传播秘密探索》讲座
陈思敏同学根据热点社会议题,分析官方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如何相互博弈的现象。认为在热点议题舆情变化中存在长尾效应,应重点关注新媒介形态下舆情长尾效应的研究动态,分析出新媒介针对舆情长尾所需要强调的几方面原则和特点。
陈思敏同学进行《新媒介形态下舆情长尾效应的研究动态》讲座
贺琬同学选取相关涉医事件作为信息传播案例,对当前我国新媒体平台的涉医信息传播生态做整体勾画,对信息内容、特点、方式等进行总结,并对现有的涉医信息传播进行反思。
贺琬同学进行《新媒体平台的涉医信息生态研究》讲座
李凤珂同学选择即将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作为研究案例,对足球新闻生产模式和变革方式进行探索,提出了世界杯足球赛这一足球新闻报道“重要IP”的概念,审视新闻生产模式变革时代下,我国体育媒体如何进行媒介报道和内容创新。
李凤珂同学进行《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世界杯报道策略研究》讲座
魏庆豪同学以壮族“三月三”为切入点,审视在微时代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的传播特点,指出“非遗”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关注“非遗”在大众传播中的传播缺陷和微时代语境下“非遗”传播的路径。
魏庆豪同学进行《微时代语境下“非遗”传播新契机》讲座
硕士研究生举办毕业讲座是我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必需完成的重要环节,通过讲座培养问题意识,分享学术观点,拓展研究视野,检验研究水平,检查学习成果,促进研究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