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系部动态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薛诗怡老师到影视与传媒学院分享极地纪录片创作与报道经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惠胜 图片:粟勇强、莫少非 审核:罗 奕 编辑:张恒华 时间:2021-09-23 17:55 点击: 字号:【
 

9月14日,影视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系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研究员薛诗怡博士通过直播的方式在影视与传媒学院101高清视听室为“融媒视界·卓越人才项目”的同学们分享在北极拍摄纪录片的创作与报道经验。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罗奕教授出席并致辞,广播电视学系主任覃晴副教授、副主任虞雪博士、韦意老师、谭伟职老师、影视编导学系刘文军博士、广播电视学系全系学生和“融媒视界”卓越人才项目的学员,线上线下本科生及研究生近200人参与了本次讲座。

ced5acb57b5f42c39891fe000279c893.jpg

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们

薛诗怡博士作为国家社科基金极地传播研究项目主持人,同时担任央视大型纪录片《北极,北极!》策划、导演与出镜记者,以专业的角度,分为前期阶段、中期拍摄以及后期剪辑三个方面进行了内容的分享。

f6818d6277d14ce68f0f9a5d05f00f1d.jpg

薛诗怡博士分享北极报道经验

在纪录片创作的前期阶段需要大量的研究与调查,找到选题,精准定位,制定计划,都需要多方面的协作才能更好地开展,正如薛诗怡博士所说:电视是一门协作的艺术,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懂得协作。

在这次线上分享会中,薛诗怡博士着重强调了为什么要关注北极,并且提倡要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全局观”来看待北极。拍摄北极不仅仅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更需要的是兼顾地方和全球的视角,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同时薛诗怡博士分享了许多关于拍摄中的趣事,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保证安全以及正常拍摄。找到不同行业的人,从多方面的角度来剖析当地的真实情况,但薛诗怡博士也强调纪录片不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也少不了内容的策划与思考。薛诗怡博士还表示,后期剪辑要在已有的素材当中挑选最有价值的故事,是否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教育意义、科学性、打动人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77fabbb04a5547a5981bfd317f17223e.jpg

薛诗怡博士分享选择素材的经验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薛诗怡博士为同学们解答了关于纪录片当中关注人物还是关注故事的问题,薛诗怡博士表示不可缺少的就是有用的,一切内容都要忠于故事,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从实际的情况出发。

51b66432ebb549538ea5f39b463d15ee.jpg   a65fe9fc90184cfda02d8bf4b0053e74.jpg

踊跃提问的同学

薛诗怡博士在分享会的最后总结了在拍摄纪录片当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并说明拍摄北极纪录片的准备阶段就是研究和学习北极地区的过程,只有充分的事前准备才能找到好的故事。虞雪老师最后感谢薛诗怡博士此次精彩有趣分享,并表示希望本次讲座对即将开展采风和毕业创作开题的同学们带来启发,选题时兼顾地方与全球的双重视角,实现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d3b23a246a534826a3cbbff94a021bc6.jpg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融媒视界·卓越人才项目”的同学们在听完此次分享会之后反响热烈,收获颇多,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精彩感想内容:

听了北极纪录片的创作与实践讲座,我的感悟是纪录片工作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在挑战自我身体极限的北极环境中,感受着冰天雪地的生活、漫长的白昼,甚至刺骨的寒风,需要强大的身体和心理来拥抱新闻工作者探索北极的热情;同时,纪录片工作者需要专业的素养,熟悉第一手素材、组织深挖素材;最后纪录片需具有社会启发性,人类活动给极地环境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在纪录片的思想传达中人类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北极环境。

——2021级广告与媒体研究生 张雅贤

寻常纪录片及新闻报道的拍摄与制作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更何况是在极地进行的作业呢?在听讲座前只觉得在极地拍摄纪录片应该会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在听完讲座后才知道这项艰巨的任务是怎样的浩大。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大到与国外专业团队进行沟通合作,小到衣食住行的准备;中期的拍摄之旅需要做到顾及全面的素材拍摄,包括思考怎样以更客观的角度来拍摄与呈现故事;后期的剪辑工作更是要在大几个T的素材中懂得取舍,串联整体,突出主题,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故事。薛老师的这场讲座让我十分受益匪浅,让我懂得做好一个纪录片与新闻报道前期的准备、拍摄的应变、剪辑的总体观、团队的齐心协力,乃至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同时也感谢薛老师的无私分享,作为后辈的我能够有机会参与此次讲座感到十分开心!

——2021级应用新闻研究生 关晓琳

作为研一的学术小白,很荣幸能参加《北极,北极!》纪录片创作与实践的讲座,起初,“北极”对我而言似乎只是地理教科书上的一个专有名词,科教频道里的“常客”,对于北极的了解知之甚少,而在倾听薛诗怡老师分享她在拍摄极地纪录片的台前幕后之后,给予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让萌生了想进一步了解北极的想法以及认识到北极虽远却很近,北极与我,与我们命运紧紧相连。我想这也是达到了《北极,北极!》纪录片的初衷,也是所有纪录片的意义所在—唤起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共情,以推动地域性乃至全球性问题的协商解决。而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传播效果?在薛诗怡老师的经验分享中我找到了答案,其中我感触颇深的一点是老师在谈及拍摄视角时提到的国际性主题的纪录片既要兼顾全局性又要具有贴近性,要学会“站在月球上看地球”,以宏观的视角看清北极与地球命运的关联,与中国的关联。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把抽象的“北极”具象化,让更多人关注北极,提高北极意识。我想这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承办点的广西,在进行国际性新闻报道、国际性纪录片乃至综艺的策划时,如何做好跨文化传播,改善邻而不亲的窘境也是具有启发意义,通过探求不同文化群体的共通意义空间,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理念,使国人更好的认识世界,也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

——2021级跨文化传播研究生 陈宣霖

在薛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专题片在拍摄前期所需要准备的工作有多么的繁琐和精细。正如薛老师所说,她像是带我们一起回到了在北极的那段时光。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即将进入毕业创作的我们来说,有着极大启示意义,也帮助我们打开了思路,促使我们对选题的意义和深度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在国内外媒体对极地片拍摄的比较之下,也引发着我对于我国媒体在建构国家形象,掌握话语权上的思考。

——2018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 朱雯靖

听完整个讲座,对薛诗怡老师印象深刻,老师很可爱很平易近人,这部北极纪录片也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以往很少看到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北极相关的新闻,北极也很少有中国主流媒体会记者亲临现场进行拍摄,而《北极,北极!》这部片子无疑具有开创意义,它填补了中国电视人对北极宏观题材观照的空白。老师在讲座过程中也说到选取题材一定要选最有价值的,这体现在要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科学性、要有教育意义、要能打动人心。关于素材方面也需要学会取舍,我也对今后在题材选择方面的标准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2018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 关晓雯

纪录片是一门“协作”的艺术,纪录片的创作绝不只是导演一个人的事情,一个懂得协作的团队往往更能够事半功倍。从薛博士讲述北极纪录片创作的故事,使我深受启发,作为导演,作为编导,不仅仅需要课本中教的“电视思维”,更需要在实践中的锻炼。编导不只是可以指挥团队,也可以作为摄助等帮助团队其他人完成相应工作,从而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要未雨绸缪,应对拍摄场景或者拍摄故事的变化要懂得随机应变,尽可能捕捉精彩瞬间。

——2020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 张思颖


文字:黄惠胜

图片:粟勇强、莫少非 

审核:罗 奕

编辑:张恒华

打印正文
CF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