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学工

【东博会上的影传人】丝路新章绘华章:影视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斐优术闪耀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

来源:影视与传媒学院 作者:张 晗 、李 正 图片:斐优术提供 编辑:张恒华 一审一校:张 晗 二审二校:卫修明 三审三校:周 丽、韦 铀 时间:2025-09-29 18:30 点击: 字号:【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如约启幕,我院师生以艺术为笔、实践为桥,穿梭于盛会前沿。从影像叙事到跨媒传播,从文化策展到现场记录,课堂所学在此淬炼为创作锋芒,在服务区域合作中拓展艺术表达的疆界。东博会,是经贸之窗,更是文明对话之镜——影传人以专业丈量合作的温度,用视听语言讲述中国—东盟交流的故事,让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的青春力量,在时代舞台绽放独特光彩。

9月17日至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幕。师从黄焱冰副教授的我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印尼籍留学研究生斐优术作为本届博览会印尼唯一服饰文化推广大使,举办“丝路新章”主题个人专场作品发布会,将戏剧美术设计功底转化为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生动展现了国外青年学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共筑“丝路精神”的青春风貌。


图片1.png

斐优术个人作品专场发布会印尼官方海报


图片2.png

图片3.png

斐优术专场设计作品


斐优术的创作灵感源于专业的学术积淀。他系统研习东方美学与形象设计体系,将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融入印尼传统服饰创新设计。东博会期间,斐优术受印尼政府特邀,设计并展示多套融合中印尼文化元素的服饰,在印尼馆开展“丝路新章”主题秀演,获印尼贸易部官员高度评价。

谈及创作历程,斐优术多次提及学院的培养和导师黄焱冰的悉心指导,这些融合中印尼文化元素的服饰,从设计理念到作品细节的反复打磨,每一步都离不开黄焱冰老师的点拨和支持。导师的耐心和不厌其烦地讲解使他跳出理论的局限,将文化理解转化为具象的设计作品,此外在文化交流资源对接上也给予了他关键帮助,为他多次走向国际文化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焱冰老师在谈及斐优术的成长时指出,学生的突破性成果源于“文化解码-创意转化-国际传播”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作为导师,她多次到访印尼,始终以“学术引路人”与“跨域能力赋能者”的双重角色,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论的渗透,帮助学生突破符号拼贴的表层创作,构建起“文化基因提取-现代设计语言转译-跨语境受众共鸣”的深层创作逻辑。未来将继续依托学院国际合作网络,为斐优术搭建更高层次的实践平台,推动其设计成为跨文化美育的实践样本。


图片4.png

斐优术(前排左五)与学院黄焱冰副教授(前排左六)等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图片5.png

斐优术与影传学院学生模特合影留念


图片6.png

斐优术携手影传学院学生模特进行作品动态展示


斐优术是印尼任抹时尚嘉年华(世界第二大嘉年华)首位国际形象代言人,此次他携三组原创设计作品登台。作品从爪哇岛传统蜡染工艺提炼的几何纹样,到融合邕江水波纹做的立体剪裁造型;从对印尼巴迪克染织技艺进行现代解构,到创新应用壮锦纹样,尤其是融入中国戏曲元素的设计系列,将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火花。模特身着“海丝交响”系列礼服登场时,现场掌声与拍照热潮不断,文化交融的魅力尽显。

斐优术取得的成绩,是我院国际化教学成果的集中彰显,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培育世界眼光”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斐优术作为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的杰出代表,通过我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培养模式,依托东盟艺术人才培训基地跨文化工作坊,掌握扎实专业技能,激发创新火花。

本次展演的模特来自影传学院礼仪模特队,他们以专业素养诠释作品文化内涵,这得益于学院“课程—项目—展演”三位一体国际化培养模式:系统课程夯实理论,实战项目提升能力,通过展演拓宽视野。


图片7.png

影视与传媒学院礼仪模特队为本次发布会进行展示


未来,影视与传媒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融合,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有国际视野和文化担当的新时代艺术人才,续写文明互鉴华章。


文字:张 晗 、李 正

图片:斐优术提供

编辑:张恒华

一审一校:张 晗

二审二校:卫修明

三审三校:周 丽、韦 铀 


打印正文
CFTC